服務熱線:023-68580199
沙坪壩:讓校園智慧起來,教育信息化進入2.0時代
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信息化作為推動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如今,教育信息化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為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為西部地區教育現代化帶來了新機遇。
作為重慶市教育文化中心,沙坪壩區集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戰文化、紅色文化于一體,具有悠久的教育歷史,深厚的教育底蘊,豐富的教育資源。沙坪壩區不僅高標準通過重慶市政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合格區縣督導評估,率先通過國家義務教**展基本均衡區縣驗收,更是率先在**提出建設重慶市現代化教育強區的目標。教育,儼然成為了沙坪壩區一張亮眼的名片。
在沙坪壩區教育快速高質發展的動因中,教育信息化是繞不開的關鍵因素。
以**現代化教育強區為發展定位,沙坪壩區將教育信息化作為促進全區教育理念變革、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按照“頂層設計、優化機制、規劃引領、統籌推進、夯實基礎、創新應用”的總體思路,沙坪壩區通過全面保障投入、專業團隊建設、提升應用水平等促進教育理念變革,助推區域教育走上發展快車道。
1、全面保障:縮小城鄉信息化硬件差距
“學校硬件條件更好了
教學質量更高了
我們比過去更放心了......”
如今走進沙坪壩區的很多學校
幾乎都能聽到家長們類似的感慨
為了更好地推動教育信息化工作,沙坪壩區把智慧校園建設列入《沙坪壩區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和《沙坪壩區教育技術裝備與信息化行動計劃》,組建起區政府、區教委和學校三級教育信息化推進領導小組,建立教育信息化協同機制,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全面保障城域范圍內教育信息化高標準建設。
近幾年,沙坪壩區累計投入經費1.88億元,不斷改善和優化中小學信息化基礎設施條件。全區教育城域網保持**領先水平,全區學校教室多媒體設備實現全覆蓋,電子白板、觸摸一體機、教學互動的多媒體設備全面普及,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教學筆記本電腦配備率達**。通過無線城域網管控中心,實現全區中小學無線校園網集中管控,全區所有公辦中小學建成無線校園網,為云課堂、智慧課堂和智慧校園等“互聯網+教育”應用形態提供綠色安全、高速互聯的網絡環境。
高標準、大投入,彰顯的是沙坪壩區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收獲的是全區教育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例如重慶市**實驗中學集一卡通、智慧教室、數字圖書館、校園監控、電子班牌和網閱等系統于一體的智慧校園管理平臺,為師生提供以人為本的個性化創新服務,加快了學校信息化、規范化、智慧化管理的進程;森林實驗小學、西永小學、大學城三中、大學城一中、山洞小學等學校以云交互式課堂等項目建設與應用工作進一步推進了學校“智慧校園”建設……
據了解,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建設推進,沙坪壩區所有學校在硬件上已經沒有城鄉之分。到2020年,沙坪壩區還將基本建成****、**領先的“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符合加快建設長江上游文化強區戰略目標的教育信息化體系。
2、以專攻專:全面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
“在微信上就能給孩子報名
不用在大熱天東奔西走
家長們足不出戶
動動手指就解決了問題!”
一位家長激動地展示著
顯示“報名成功”的頁面
以往每到招生季,都是學校和家長們最頭疼的時候,家長耽誤時間,學校工作量大。但自從有了在線報名系統,沙坪壩區的各個學校和家長們再也沒有了這一樁煩惱,報名工作也井井有條。
原來,這都得益于沙坪壩區信息化建設以問題為導向的工作機制和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為更好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沙坪壩區配備一支由市、區級專家組成的信息化工作小組,為全區高質量、專業化信息化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以實際問題為導向,沙坪壩區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高。
例如教師們在使用電子白板、多媒體設備完成教學后,通常都來不及等設備散熱就要關閉設備,這使得設備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專家團隊發現后,自主開發了一套基于物聯網的班班通管理器,教師用打卡的方式開啟和關閉設備,后臺系統則會自動延長關閉時間,留出充分的時間散熱。
值得一提的是,沙坪壩教育信息化團隊開發的這一套操作系統不僅讓區域教育資源使用壽命得到延長,甚至還獲得了國家專利。
在沙坪壩區,像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除了在技術上不斷升級,沙坪壩區還不斷強化教師專業培訓,提升全區每一位教師的信息化應用專業水平。
多年以來,沙坪壩以培養培訓結合全員考核的政策,大力實施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堅持“技術為用、科學整合、統一考試、人人過關”的原則,要求所有學科教師必須掌握信息化教育手段的使用。
近幾年來,沙坪壩區已累計培訓教師3萬人次,提升全區6000余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方位的信息化培訓讓區內教師信息素養不斷增強,讓幾乎每一位老師都是信息化設備的應用“行家”,沙坪壩區教師在**“交互式電子白板課大賽”中就曾屢獲佳績。
下一步,沙坪壩區還將實施“集中授課與自主選學相結合”、“面對面培訓與網絡研修相結合”等靈活培訓模式,推進網絡研修和基于網絡的城鄉、校際間結對幫扶,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到2020年,專任教師信息技術職業培訓覆蓋面將達到95%以上,98%以上的教師將能夠熟練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教育信息技術專業人員培訓合格率也將達到**。
3、敦本務實:充分融合課程創新應用
年初
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提出教育信息化要實現
從專用資源向大資源轉變
從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向提升信息技術素養轉變
從應用融合發展
向創新融合發展轉變
這與沙坪壩區多年來的務實原則不謀而合,在沙坪壩區看來,信息化建設不在于一朝一夕的跟風熱潮或者片面追求高大全的設備設施,而是要立足實際應用,敦本務實。這與沙坪壩區多年來的務實原則不謀而合,
“大資源觀”是沙坪壩區教育信息化的一大特點。沙坪壩區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整合了全區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擴大了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覆蓋面,深化了在線教育資源應用。
近來,沙坪壩區投入245余萬元,將國家層面開發的教育資源、重慶市開發的教育資源、區本級開發的教育資源、學校及干部教師自主開發的教育資源,以及行業、企業、運營商開發的教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形成區域教育大數據資源,使跨區域、跨行業、跨學校之間資源的更加便捷交互與更加高效享用成為可能。
沙坪壩區依托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搭建數字媒體中心,已集成教育視頻18700余部、教育視頻專輯2400余部,并在全區范圍內開通了視頻直播;學生通過虛擬實驗室,即可模擬數、理、化、生和科學等學科實驗;自主開發了中小學音頻資源庫和中小學校各學科電子課本庫;購置了中小學校智能題庫、組卷系統和城域網數字圖書館;銜接了“國家基礎教育資源網”“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網”“中國知網”。
教育資源對學校的覆蓋率為**,對學科覆蓋率達**,資源使用率達到95%以上,有效地為老師、學生和家長提供了輔助教學、資源共享、互動交流、班級管理、家校溝通、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服務。
不務虛聲,以人為本則是沙坪壩區教育信息化另一大特征。
走進沙坪壩區樹人景瑞小學的任意課堂,看到的都是不同于往常的教學場景:老師和學生們人手一臺平板電腦,學生們跟老師一起,通過移動終端完成互動學習……
這樣的學習場景,對于樹人景瑞小學的師生們來說早已不陌生。2015年,學校實現了人手一臺平板電腦,全校班級進行BYOD(學生自帶移動終端)上課。
以樹人景瑞小學為代表,沙坪壩區的信息化建設**是追求外圍硬件的大而全,而是以提升學生信息化素養為導向,讓信息化應用成為習慣,成為常態。
除樹人景瑞小學之外,沙坪壩區大學城人民小學、森林實驗小學、西永小學、大學城三中、天星橋中學、上橋中學等學校也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人人通”等學習空間應用、基于大數據與行為習慣記錄式評價、學業水平分析式評價、手環穿戴伴隨式評價在學校得到有效應用。
教育信息化帶來的不僅是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其背后應該是整個教育生態的優化提升。信息化下的教育不僅實現了教與學的有效互動,更讓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沙坪壩教育信息化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模式下,沙坪壩區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育教學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績。近三年,全區教師參加**中小學互動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共獲得**一等獎66節、二等獎198節、三等獎323節,獲獎數量居****,占**獲獎總數的70%以上;重慶七中、天星橋中學、沙坪壩小學、西藏中學等在**、市級科技競賽中均獲得好成績。
三尺講臺
三寸舌,三寸筆
三千桃李
十年樹木
十載風,十載雨
十萬棟梁
辦好每一所學校
育好每一個學生
發展每一位教師
沙坪壩以智慧校園建設為契機
讓更多的孩子接受優質教育
讓更多的學校走在信息前沿
讓更多的教師實現人生價值
成就一個個孩子的教育夢
孕育起最堅強的“未來力量”
來源:搜狐
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如內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資請注意風險,并謹慎決策